上海统计年鉴(苏州统计年鉴)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统计年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苏州统计年鉴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上海市统计年鉴2009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

1990

2000

2007

2008

人口与就业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1 334.00

1 608.63

1 858.08

1 888.46

年末户籍人口(万人)

1 283.35

1 321.63

1 378.86

1 391.04

#非农业人口

864.46

986.16

1 196.94

1 216.56

就业

职工人数(万人)

508.10

390.14

522.67

554.39

城镇登记失业率(%)

1.50

3.50

4.30

4.20

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

上海市生产总值(亿元)

781.66

4 771.17

12 188.85

13 698.15

第一产业

34.24

76.68

101.84

111.80

第二产业

505.70

2 207.63

5 678.51

6 235.92

#工业

469.83

1 998.96

5 298.08

5 784.99

第三产业

241.82

2 486.86

6 408.50

7 350.43

人均生产总值(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5 911

30 047

66 367

73 124

经济增长贡献率(%)

第一产业

2.5

0.6

0.1

0.1

第二产业

62.6

55.7

39.5

40.1

#工业

74.6

54.7

39.1

38.3

第三产业

37.2

43.7

60.4

59.8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227.08

1 869.67

4 458.61

4 829.45

#房地产投资

8.16

566.17

1 307.53

1 366.87

财政

全市财政收入(亿元)

284.36

1 752.69

7 310.26

7 532.91

#地方财政收入

166.99

497.96

2 102.63

2 382.34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75.56

622.84

2 201.92

2 617.68

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6.3

102.5

103.2

105.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104.8

96.4

102.4

105.3

外商直接投资

签订合同项目(个)

203

1 814

4 206

3 748

签订合同金额(亿美元)

2.14

63.90

148.69

171.12

实际到位金额(亿美元)

1.77

31.60

79.20

100.84

上海退休人员有多少

近日,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市会确保570余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看到这个数字令人非常惊讶,上海市总共才多少人?离退休人员就有这么多吗?

根据上海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了万人,领取职工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数量占到了23%。

上海市的退休人员真的有这么多吗?根据国家统计年鉴中分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20年)显示,上海市当年参保职工数量是万人,而离退休人员数量是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为亿元,累计结余是亿元。

经过一年多左右的时间,上海市离退休人员数量增长到571万,虽然有些快,但是也差不太多。但是最令人担心的还是上海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020年的当期结余为负的亿元,一年多的时间也该花光了吧。更何况2021年的人均养老金水平还再次上涨了退休人员数量也增加了近50万。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大,国家有什么办法来予以解决?这些办法能够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吗?

2022年是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开局之年。通过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们将逐渐统一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调整等政策。当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全国统收统支以后,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还是收支平衡的。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快报数据,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为60,亿元,支出为亿元。

关于养老金的待遇调整,近年来随着养老金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体调整水平也在一直在不断创出新低。2008年至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总体比例是10%,2016年机关事业和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统一调整调整比例降为年为至2020年为5%,2021年为今年养老金调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是适度增长,可能还会创出新低。

确实未来人们早退休,养老金快速增加的情况已经再难实现了。想当年我岳母50岁刚退休养老金590多元,经过9年的养老金调整增加至1500多元。我岳父60岁退休,缴费年限长,但养老金只领取1400多元。这种情况,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2018年开始,国家将国有企业10%的股权划拨社保基金。目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已经划拨了万亿元的股份。未来并不排除继续划拨的可能。

近年来,每年国家都会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财政补贴,2021年中央层面的补贴金额就达到了6,000亿元。201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总规模是8,004亿元,预计现在每年都在10,000亿元以上。

延迟退休即将来了,我们70多年没有变化的退休年龄,将会渐进式延长,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不过不用过于担心,延迟退休将有一定的弹性实施范围,不但会是跟过去一样的强制必须退休了。日本从今年4月起,将老年人的养老金延迟退休奖励政策延长至75岁,最高可以提升84%的养老金(日本有缴费年限的封顶政策)。

与延迟退休配套,国家还将出台渐进式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政策,缴费15年领取养老金也将成为过去。毕竟很多西方国家要求35~40年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另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也将修订完善,毕竟2000年的城镇人均预期寿命与现在也有不少差距了。

国家已经筹建成立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将会着重于发展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未来这两根支柱将会弥补国家的基本养老金增速放缓后的空缺。

我们国家有负责任的政府和强大的国有资本,相信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实现改革,老人们的养老金肯定会按时足额发放。

深圳和上海谁是中国第一城市

上海和深圳,中国两大金融中心,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把这两座城市放在一起比较,关于深圳会否超过上海的说法也一直存在,不可否认深圳的发展速度的确是惊人的,深圳的冲劲也比上海要更大,那么深圳到底能不能超越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城呢?

上海,直辖市、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2019年GDP38155.32亿元,增长6%,人均GDP157138元。

深圳,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4.78万人,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2019年GDP26927.09亿元,增长6.7%,人均GDP200368元。

从规模上看,面积上海完爆深圳,上海的面积是深圳是3倍以上,常住人口上海比深圳多1000万以上,GDP总量比深圳高1.2万亿左右,但是深圳比上海的优势在于,深圳的增长速度更快,深圳的人均GDP更是远远高于上海,说明深圳的创富能力要高于上海,还有一点深圳的常住人口中更加年轻化,而上海有超过500万的老龄人口,深圳的后劲更强。

上海有以复旦、上海交大、同济、上财等一众名校,有数量有质量;而深圳在高校上要完败上海,本土的仅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但是深圳利用自身优势也在加速补短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工大深圳校区等异地办学名校招收本科生,有些深圳校区分数线要高于本部分数线,可见深圳的吸引力多强,此外还有清华、北大等名校深圳研究生院招收研究生,总体上深圳在高教上将会缩小与上海的差距。

在医疗这块上海也是明显强于深圳的,三甲医院数量上海也是完爆深圳,上海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全国顶级医院,而深圳就逊色很多了,因为深圳毕竟还太年轻,一所医院的建立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而且广东省内广州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资源,所以深圳在医疗这一块比上海还有不小的差距。

上海和深圳都聚集了大批的上市公司,总数量均超过300家,但是深圳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要碾压上海,毕竟一个腾讯4万亿的市值就让上海汗颜,深圳聚集了大批民营企业,像腾讯、华为、平安、大疆等优秀企业,而上海则是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等一批国企撑场面。曾经有个讨论说为什么上海不能诞生像阿里这样的企业呢?在创新活力上深圳可能的确比上海要强。

我们国家只有两大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以前只有主板市场,聚集了大多数的国企等巨无霸,而深交所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汇聚了大多数优秀的创业型公司以及科技创新型公司,而上交所2019年开立的科创板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深交所在这块的优势,夺回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

而上海和深圳作为金融中心都汇聚了国内大多著名的投资机构,投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很多将总部设在上海或深圳,两座城市也占据了国内的绝大多数份额。

关于上海统计年鉴和苏州统计年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