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农历换算(农历生日怎么算)

公历和农历是如何换算的

首先,进行公历农历换算必须将天干、地支编号记住: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申(2)、酉(3)、戌(4)、亥(5)。

如要将公历农历换算即将公历换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所对应的。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如:公元2004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这里教你一个较简单的换算方法。

进行公历农历换算首先要先记准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再记住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分别是哪年,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借助点来计算。如:1911年是辛亥年,问你2009年公历农历换算后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换算步骤如下:(1)先2009-1911=98,再98÷10=9余8,用这个余数8定天干。(也就是假如没有余数那2008年的天干就和1911年的天干是一样的即是“辛”假如余数是1,那2009年的天干就是在1911年天干“辛”的后面一个字,即是“壬”。以此类推之。)也就是2009年的天干是“辛”后第8个字即“己”。0用98÷12=8余2,用这个余数2定地支。(方法同上)也就是2009年的地支是“亥”后第二个字即“丑”。把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9年的干支纪年是己丑年。

公历农历怎么换算

我有一法:

先认识一下“天干序数”和“地支序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由甲子年推算公历年

公式:(天干序数-地支序数)÷2×10+ 3+天干序数

上述得数再加任意一个60的倍数即可

例1:求丁丑年为公历何年。

解:天干“丁”的序数是4,地支“丑”的序数是2,代入上述公式:

(4-2)÷2×10+ 3+ 4= 17

答:公元后第一个丁丑年为公元17年,17加60的倍数的年份均为丁丑年(……公元77年、 137年、……1817年、1877年、1937年、1997年、2057年……)。

注:如果天干序数比地支序数小,则公式中的两个天干序数要先加10。

例2:求甲午年的公历年份。

解:天干“甲”序数为1,地支“午”序数为7。天干“甲”的序数小于地支“午”的序数,故天干序数1要先加10:

(1+10-7)÷2×10+ 3+(1+10)= 34

答:公元后第一个甲午年为公元34年,34加60的倍数的年份均为甲午年(……公元94年、 154年、……1834年、1894年、1954年、2014年、2074年)。

二、由公历年推算干支年

公式:

取(公历年数-3)的个位数作天干的序数(个位数是0时看作10)

取(公历年数-3)÷12的余数作地支的序数(余数是0时看作12)

用两个序数所对应的天干和地支相配

例1:求2005年的甲子

2005-3= 2002,取个位数2作天干序数,即“乙”

(2005-3)÷ 12= 166余10,取余数10作地支序数,即“酉”

天干与地支配合为“乙酉”

答:2005年是乙酉年。

例2:求1983年的甲子

1983-3= 1980,个位数是 0,看作10,10是天干“癸”的序数。

(1983-3)÷ 12= 165余数是 0,看作12,12是地支“亥”的序数。

天干与地支配合为“癸亥”

答:1983年为癸亥年。

农历和公历如何换算

公历年换算成农历年

农历年由天干地支两个序列组成,我们姑且称天干为A序列,地支为B序列。A: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0)B: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0)

A系列由公历年份+7的个位数求得,B系列由年份+57÷12的余数求得。

例一,求1911年农历:1911+7=1918,由8求得A系列为辛;1911+57=1968,1968÷12=164…0,由0求得B系列为亥,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

例二,求0001年农历:

1+7=8,1+57=58,58÷12=4…10,0001年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是公元前的年份,由于没有公元0年,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方法是公元前年份+1,再加上60的整倍数,转换成公元后年份,再行计算。

例一,求公元前一年农历:

-1+1+60=60,结论是庚申年。

例二,求-1911年农历:

-1911+1+32×60=10,结论公元前1911年为农历庚午年。

阴历阳历换算

阴历阳历换算方法有公式法、月干口诀法等。

1、公式法

月干公式为:月干=年干数×2+月份。例:1997年8月,月干=4(1997年天干数)×2+7(农历月份)=15大于10则除以10余5,查代数知为戊。月地支是固定的,以农历推算,一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六月为未月,七月为申月,八月为酉月,九月为戌月,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

2、月干口诀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年天干是甲年己年的年份月天干为丙。

乙庚之岁戊为头,年天干是乙年庚年的年份,月天干为戊。

丙辛必定寻庚起,年天干为丙年辛年的年份,月天干为庚。

丁壬壬位顺行流,年天干为丁年壬年的年份,月天干为壬。

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年天干为戊年癸年的年份,月天干为甲。

我国阴历的由来: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夏历、汉历、华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比如2016年是农历开元4713丙申猴年,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对农历多有记载,大量历史典籍记载农历始于黄帝时代。农历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产生于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