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知识,包括桃花潭水深千尺表达了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中的诗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简析:“桃花潭水深千尺”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原诗如下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李白向来桀骜不驯,不做寻常事,为人处世特别的高调一般人不敢说的话,他都敢说,其实在很多赠别友人的诗都这么写,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似乎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其实不然,正因为是交心的朋友,知心的朋友才不会顾及那么多。
再来说说踏歌是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歌唱加舞蹈的形式,大家成群结队,手拉着手边舞边唱,可以看出是一群人,可以想到为了送别李白,汪伦叫了一群好友,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
再来说说桃花潭,在安徽宣城的泾县。风景很漂亮,当然桃花潭水深千尺,只是李白的一个夸张写法,就像他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一个意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这我会!以前上学的时候常考,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唐代·李白《赠汪伦》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如果只看文章的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最后,关于作者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呢我就简单再介绍一下吧: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出自:李白《赠汪伦》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汪伦
关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表达了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