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寄相思 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夜色茫茫罩四周,这是王之道写的词《水调歌头》,全诗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回忆往事恍如梦,重寻梦境何处求,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心已愁,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月色朦朦夜未尽,四周遭寂寞宁静,桌上寒灯光不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红歌星吴莺音的代表流行曲。著名指挥家陈燮阳上台后显得很激动,《明月千里寄相思》正出自他父亲、乐坛词人陈蝶衣之手。对于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首思念情人的歌曲,陈燮阳特别给予更正,父亲远在香港思念儿女,怀着无限感伤的思绪创作了此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这首诗全文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并不是一首诗,而是吴莺音演唱的一首歌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全文: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
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心已愁,
请明月代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月色蒙蒙夜未尽,
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光不明,
伴我独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却待遥问终无凭,
请明月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慰离情。
注释: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由金流作词、作曲、编曲,吴莺音演唱的歌曲。
该曲收录于吴莺音1997年12月30日发行的专辑《Denon Mastersonic》中,徐小凤、蔡琴等人都翻唱过该曲。
扩展资料:
1、词、曲作者简介:
刘如曾(1918—1999)作曲家、戏曲家。原籍江苏常州。
1918年出生上海。笔名(刘今、金流)少年时代爱好音乐和戏剧。
1937年作词作曲创作了第一首歌曲《我们的行列》。
1942年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
1945年参加雪声剧团,致力于越剧音乐改革。除越剧外,他还为话剧和十几个戏曲剧种作曲、编曲。
建国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员、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至四届理事、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1999年11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上海,享年81岁。
2、演唱者简介:
吴莺音,原名吴剑秋,是曾有“鼻音歌后”之称的上海老歌星。
上世纪40年代,与周璇、姚莉、白光、李香兰、白虹等齐名的吴莺音,是上海滩家喻户晓的红歌星。如今,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能够哼上几首她的名曲。她原唱的《大地回春》在海外广为流传,在北美华人地区,至今还被作为春节的喜庆歌曲演唱。
此外,她唱红的《我有一段情》、《江南之夜》、《岷江夜曲》等,现在常被港台歌手翻唱。
因肺积水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7日在洛杉矶故世,享年87岁。
3、创作背景:
当初《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作者刘如曾将写好的歌给吴莺音唱,却“碰了一鼻子灰”,“不怎么好听嘛,我不要这首”。吴莺音说,当初自己认为这首歌“曲调不美”,还差点宣判了此曲的死刑,“当时写歌的人的作品没有人唱就等于卖不出钱,迫于生计的刘如曾一再怂恿我一定要录,我才终于答应了。”
谁知道歌曲一发行,在港台等地大受欢迎,“唱片卖疯掉,我和刘如曾都觉得好玩,想想差点就没有这支歌。”试想,假如没有吴莺音献声,《明月千里寄相思》很可能就此埋没在中国流行音乐长河里,默默无闻。
4、翻唱版本:
1988年徐小凤翻唱此歌曲收录在专辑《别亦难》中,再次唱红该歌曲。
徐小凤-明月千里寄相思MV
蔡琴《不了情》2007经典歌曲香港演唱会上也翻唱了这首歌。
蔡琴-明月千里寄相思MV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月千里寄相思
百度百科-刘如曾
百度百科-吴莺音
明月千里寄相思出于哪首诗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明月为媒介,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登鹳雀楼》。而《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与恋人分别在千里之外,但是他们通过明月传递思念。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诗人借助明月,向天问候,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他不知道恋人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年,但是他仍然想要乘风归去,与恋人相聚,只是他又担心恋人所在的宫阙高处寒冷,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整首诗以明月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渴望。在诗人的眼中,明月像是一位信使,传递着他对恋人的思念和祝福。
王之涣的《明月千里寄相思》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明月千里寄相思出自哪首诗
明月千里寄相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思寄远人》。
在这首诗中,李白借明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情的厚谊和美好的祝愿。
对于这句诗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出发。首先,明月往往在古代诗词中作为象征团圆的意象,千里则表现了距离之遥远,相思则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因此,整句诗的表层含义是李白在对着明月,向千里之外的亲友寄去自己的相思之情。
而在深层含义上,这句诗还表现了李白对人性、情感和生活的理解。尽管物理距离遥远,但情感的传递却不受限制。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有所想,情感就可以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彼此的心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举个例子,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也常常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远方的亲友传达思念和关心。这就像李白笔下的明月,虽然我们不能亲自见面,但情感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出去。因此,“明月千里寄相思”不仅仅是对李白自己情感的表达,也是对我们普遍人性情感的描绘。
总的来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是李白的诗句,既表现了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又体现了他对人性情感的理解和赞颂。这也使得这句诗具有了普遍的共鸣,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