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塔园望仙桥(嘉定望仙桥)

大家好,关于方塔园望仙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嘉定望仙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上海方塔攻略交通方式

要说上海方塔公园怎么去,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那边最方便路线最短。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去往方塔公园的交通方式,让你在节假日的时候快人一步。

交通指南

地址:上海松江区松江中山东路235号

公交:上海体育馆公交枢纽站乘高速沪松线直达方塔园站松江公交2路、4路、7路、11路、17路、26路到方塔园站

地铁:

1、地铁9号线至松江体育中心站转17路至方塔园

2、地铁9号线至醉白池站转26路至方塔园

停车场:方塔南路社会停车场(方塔南路松汇东路十字路口附近)

开放时间:

1、05:30-17:30(5月1日-10月31日周一-周日)

2、06:00-17:0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周一-周日)

景区电话:021-57832553;021-57832621

景区介绍

方塔公园位于松江区东南隅,毗邻松江二中,1981年建成开放,占地约一百八十亩,园林设计以方塔为中心,错落有致,旷达舒展,是现代建园构思和传统江南古典园林风格融为一体的文物园林。主要景点有方塔、明代。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它于1981年建成开放,全园占地182亩。园址原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东有爱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会聚地,又是松江遗址的缩影,1978年以园内主景方塔为中心建起这座园林。园内布局错落有致,旷达舒展,是现代建园构思和传统江南古典园林风格融为一体的文物园林。

走进方塔园这一神奇的古建筑、古文物云集之地,会使您自然地产生一种怀古思贤的情感。园内主要主要景观有:宋代的方塔、宋代的望仙桥、明代的砖刻照壁、兰瑞堂、水陆池等。照壁为一大型浮雕,位于方塔的北侧,建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为道教门前影壁。照壁宽6.1米,高4.75米,立于当时松江府城隍庙大门前,是现今上海地区最古老、最精致,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品。照壁上的怪兽,名叫“贪”,生有龙头、狮尾、牛身、鹿蹄、麒麟片。它的寓意是教人戒贪。画面丰富,立体感强,堪称艺术珍品。

相关信息:

方塔园有哪些景点:

方塔园门票价格:

方塔园游玩攻略:

上海方塔园属于哪里

上海方塔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塔园位于松江镇中山东路南侧,是一座80年代初新建的却又具有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者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冯纪忠教授。

据考证,方塔园正好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唐宋时期华亭县城中心。建方塔园时,在地下约二公尺深处发现了分布较广的大量唐宋遗物和一条东西向的唐代市河部分驳岸等遗迹。从史籍中发现,唐兴圣教寺、明府隍庙、关帝庙等大型庙宇都曾坐落在这里。北宋熙宁年间,这里建造了闻名江南的兴圣教寺塔。明清时,紧靠方塔的北侧东西横向还有奉邑三位享有声誉的松江名人的-街,-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董文敏公,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李忠憨公,清代著名书法家沈文洛公。

建筑特点

方塔园以北宋古文物、江南最秀丽的方塔为主体,利用了附近一大片竹园,集中了一批古建筑,于1978年筹建,1981年初步建成,该园占地172.73亩,园景以方塔为中心,四周设置诸景:

南有欣赏塔影波光的水榭,西有以楠木为主的园中园,东北是一座从上海河南路桥处迁来的天妃宫大殿;塔的四周还有宋代望仙桥、明代照壁、美女峰、五老峰和新建的仿古长廊、船舫、厅堂等。

在方塔的北侧有别开生面的花岗石铺成的广场,游客们可在广场上尽情地欣赏游玩。紧挨广场的东侧有一条用花岗石筑成的堑道,这是由东大门进园的主要通道,其高3米,宽约5--6米,石砌两壁,时高时低,时直

时曲,富有变化,使步入其中的游人产生进入了建筑总体的感觉,由此积聚期待,以加重方塔突然呈现的惊喜。堑道石壁下侧,每一转弯处都置有贴脚灯,园林晚上开放,贴脚灯闪耀五彩的光芒,使石壁生辉,更增加了游人的情趣。

方塔园为显示其自然、粗狂、多趣,1980年在园中还凿池叠山。一条S形的湖泊环绕在塔的南面,由西向东伸展开去,湖水涟涟,呈映塔影,景致十分优美。湖面上散植着一组组点丛式的荷花,有方形、圆形、棱形,夏秋之际荷花盛开,湖面显得格外秀丽。湖南岸是开阔而平坦的草坪,缓坡入水,岸边散植丹枫,由北南眺,乌桕衬托着背日丹枫,晶莹剔透。

在方塔的西侧

,建有别具风格的长廊,以仿古形式与方塔等古建筑相协调,可见山木本色、斗拱素栏、方砖石柱等一派古色古香。长廊随土丘高低而自然起伏,游客们在长廊中可一览无遗地观赏方塔全貌和水榭湖景。

方塔园东部一大片竹林,占地25亩,是园中的一大特色。从东大门进园,首先看到竹林和竹林上露出的塔尖,

颇引人入胜。这批竹园是在旧时私人住宅的小竹园基础上扩建而成。林中有石板小道,曲径通幽,还有静中生趣的竹园小池,及古色古香的长方形石板凳和南方少见的茅草亭。竹园中的竹子品种多而形状异,有凤尾竹、燕笋竹、紫竹、圆竹、筐竹、淡竹等几十种。

从古建筑的神奇到自然风光的秀丽,从竹林幽雅到花卉奇采,整个方塔园显得既严整和谐,又自然多趣。园中在方塔和照壁等主体景物之间不植树木、花卉,不设娱乐点,“冗繁削尽留清瘦”,突出了文物古迹的地位,显示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典雅、朴实、宁静和明洁。在园中的附属设施,如茶室、卖品部、接待室、办公室等建筑,也都体现了文物园林所固有的风格。

寺而得名。它耸立在公园的中心,园湖的北岸,建于北宋熙宁元_年间(1068~1094年),距今900多年。塔高42.65米,共9层,因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方塔。方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砖身底层外壁每面宽6米,四周筑有围廊,以上逐层收缩,砖身外壁由砖柱划分为三间,正间设壶门,内为方室,设木梯连接各层。塔顶部是由覆盆、相轮、宝瓶组成的高达八米的塔刹,有4根铁索,从尖顶拖向第九层的檐角,称为风浪索。塔檐四角系有铜铃,名曰“警鸟”,风吹铃响,悦耳动听,是防止鸟儿落塔做窝而置的。登上方塔俯览四周,古城松江全貌尽收眼底。方塔能屹立千年而不倒,与其科学而巧妙的构造是分不开的。首先,在方塔塔体中,木材的料极多,除外部的楼梯、平座、塔檐、斗拱外,塔体内每层还设有木箍三道。这种做法在建筑中是被禁止的,因为建筑结构中(砖、石等材料间)不准夹有木质,因为木质易腐会造成建筑松垮。但方塔所有的留存木材(指宋代原物),都没有虫蛀、腐朽,连白蚁也没有,这是一个奇迹。(在方塔修缮中,有一日本教授,看到木材的耐腐情况深为惊讶,说这是你们祖先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抗日战争时,日军的-在方塔旁0,却没有把方塔炸毁,这又是一个奇迹。据同济大学陈从周、鲁宾杰两位教授分析,木材肯定经过了防腐柔韧处理,千年不腐,炮轰不倒,肯定与之有关。

其次,在1974年方塔修缮时发现方塔塔基是用木桩打成的,先人利用木材特性“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两三年“(木工谚语)的道理,成功地筑就了方塔,使方塔千年不倒,而且倾斜也很小(向西北倾斜53公分)。

再次,方塔的塔基与众不同,他向东南倾斜,西北角地最高处为40公分,而东南角却只有20公分,人站在塔中,会明显感到地面的倾斜。这难道是祖先们在建塔时地疏忽吗?其实这体现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因为松江东临大海,夏季东南风、台风比较多,因此塔基有意识地往东南方向倾斜。北宋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写过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一个造塔老工匠,暮年时他造了这样一座斜塔,大家看不懂,问他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塔呢?他说:“我们这些人是看不到了,这座塔在两百年以后就会变成一座直的塔,而且永远不再倾斜了。”由此可见方塔与老木匠所建之塔如出一辙,是在研究了当地的气象、地质,以及塔形、材料、制作等等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因此可知这座塔的价值的重大。

方塔以“秀美”誉冠

东南,艺术性极强。方塔的特点是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形体犹似一位身着长裙,婷婷玉立的少女。清代松江诗人黄霆的一首“竹枝词”是这样盛赞方塔的:“近海浮图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两句话就把方塔的艺术特色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中山东路235号

类型:园林/花园古迹古塔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5-2小时

电话:021-57832621

开放时间:

5月1日-9月30日:5:30-17:3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6:00-17:00。

松江方塔和常熟方塔有什么区别

上海松江方塔

宋代方塔,亦名“兴圣教寺塔”。

位于松江城厢镇东南的方塔寺内。

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北宋熙宁、元丰、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造塔,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

在形态结构上,应袭唐代砖塔风格,砖身每层四面辟壶门,门内通道上施叠涩藻井,内室用券门。

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由覆盆,相轮,宝瓶及四根浪风索(均铁件)组成.方塔因年久失修,底层围廊全毁,各层腰檐、平座、栏杆、楼板均残缺零落。

1975一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

方塔周围辟为“古典园林”,园内文物较多,如宋代望仙桥、明兰瑞堂(又名楠木厅)、清代陈化成祠堂、清天后宫大殿、清代表妃宫。

还有仿古长廊(内有董其昌怀素贴)、古堑道、何陋轩、塔影舫、以及五老峰、美女峰等名石。

方塔地基下有一地穴,内有石匣、银匣、宋代钱币、铜佛、铜卧佛及象征佛牙的动物骨骼的化石等.

常熟方塔

方塔园主景点是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

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

”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

至绍兴三年(1133年),用钱十五万缗,功未及半而文用卒。

咸淳间(公元一一七二年),由僧法润(一说法洲)重建而成。

历元、明、清几经重修。

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

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

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

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

面阔三间,明间设门洞,底层为拱圈形,其余均为壶状、每层平座深

0.9至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撑,每边设几何形栏杆三扇,曲线柔和流畅。

塔心柱从第七层楼面起直贯塔顶,用圆形硬木三接而成,直径最粗达 0.6米,总长32.44米。

刹自下而上由覆钵、鼓形束腰、承露盘、七重相轮、宝盖、盔形龙首翼角、宝瓶、宝珠等铁制构件组合而成,重15吨。

塔四角上,均以铁索链与九层戗认相连接。

底座井字架用混凝土固定。

从平地到刹顶总高67.14米。

置木梯可登顶层。

极目俯瞰,一览虞山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塔院内有古银杏一株,古井一口,皆宋代遗物。

1977年起,于院内建镜花阁、雨香堂及亭榭、茶室,堆筑“舒袖”、“展翅”假山,移植花木,辟为方塔公园,并将大东门总官庙的一座大殿移建于塔寺旧址。

1978年置塔铃。

同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题额“崇教兴福寺塔”,摹勒于山门之上。

1984年4月,

恢复方塔原名。

九十年代园内又辟月季园,花容秀美,千姿百色。

后院增建长廊,亭、堂、凿荷池、堆假山,设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