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师大研究生是啥水平
高水平。北京师范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是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211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内最好的师范类院校,其研究生含金量和认可度非常高,所以考上北师大研究生是高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学费是多少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的研究生学费有以下情况: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一般来说,中国籍学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会相对较低,取决于所选专业和学位类型。学费可能在每年数千至万元人民币之间。
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博士研究生的学费通常较低,但仍然可能因专业和学位层次而异。学费也可能在每年数千至万元人民币之间。
3、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和国际学生学费: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学费可能有所不同,这通常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时长。国际学生的学费通常较高,且会因国家和专业而异。国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费可能在每年数千至数万元人民币之间。
北师大的主要发展历程
1、创立和前期发展:北师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当时成立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由清政府创立的师范学校之一。1908年,京师大学堂升格为京师大学,并开始拓展其学科和教育领域。
2、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的一所重要高等教育机构。
3、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中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北师大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逐渐扩大了其学科范围,加强了研究和教育,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4、国际合作与交流:北师大积极推进国际化,与全球各地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和学者。
5、科研与创新:北师大在教育研究、心理学、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卓越的科研实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6、人才培养:北师大一直致力于培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学校的毕业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职业和领域。
7、校园建设:学校的校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拥有一流的教育和研究设施。校园内有多个学院、图书馆、实验室和体育设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北师大研究生学费
2023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有8000元、16000元、24000元等不同标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有80000元、90000元、99000元、100000元、200000元等不同标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有98000元、128000元、188000元、198000元、398000元等不同标准。
北京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2800余人,是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导师群体。截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有在校研究生30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7000余人。截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共授予35467人博士学位,128656人硕士学位。
报名考研究生需要条件如下: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要求。
4、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有什么
文学院:
语文教学论,文学基本理论
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普通语言学
汉字学,训诂学
古汉语语法学,音韵学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现代汉语语音、词汇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
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
图书馆学,情报学
公共管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逻辑学
伦理学,美学
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金融学,劳动经济学
会计学,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